東航事件后,《人物》發布了一篇《MU5735航班上的人們》,在文中盡可能地通過外圍信息還原了航班上乘客們生前的事故。
隨后公眾號肖一涼介發布了《「人物」報道筆下的侵擾悲痛問題》,指責《人物》在報道中違反新聞倫理,并引起軒然大波。
很快輿論形成兩派,一派是支持《人物》的新聞調查派,一派則是支持肖一涼介的學院派。在不同派別的支持背后,其實是大家關于“新聞”歸處的不同看法。
本期顯微故事采訪了一群尚在高校學習新聞傳播專業的大學生,有的人從大一開始就先后在不同媒體實習,也曾多次參與災難報道輔助工作,但目睹幾個前輩放棄新聞后,也開始猶豫自己的未來;
有的人在不同的媒體實習后,畢業季面對“面包”和“理想”的沖突,最終選擇了面包;
還有人是大一新生,進入這個專業后,想從事國際新聞,卻得知身邊在海外學習新聞的同學轉學,因為新聞沒有理想。
這些發生在新聞學子身上的故事,或許可以揭示這個行業的尷尬局面:當我們談論的新聞主義,和現實發生碰撞時,該如何抉擇?
這個問題沒有答案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。
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:
文 | 常寧寧
編輯 | 常新
01
電話里聽到遇難者家屬的啜泣,我就想第一時間到機場安慰他們
劉秋 湖南大學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21歲 大三
從高中開始,我就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記者。
當時我還在藝校讀書,每天需要打車輾轉不同的地方,期間養成了和出租車司機聊天的習慣。每次打完車,我會把和司機聊天的內容記錄下來,后來還形成了一份資料,在遞交藝考培訓時遞交了上去。
沒想到,就是這個自己采訪、觀察得來的一手報道,讓我這個高二才半路出家的藝考生過了中國傳媒大學的線。從那時開始,我感覺我或許適合做新聞。
但因為高考成績不佳,我最終和中傳失之交臂,進入湖南大學,來到長沙讀書。我的專業是廣告編導,按理說應該是去做拍片子相關的工作。
大一時,我和同學帶著相機去了長沙火車站,做了一組關于火車站流浪人員的報道,并投稿。發布后,我第一次對新聞有了不一樣的感受,原來好的內容是有價值的,還可以給我換來一筆不錯的收入。
此外,我也非常喜歡這種溝通后、記錄下故事的感覺。于是我開始一邊寫稿、投稿,一邊尋找新聞行業的相關實習,還參加過非虛構寫作的深度訓練營,拿到了業內知名媒體的實習,并參與了許多突發新聞的報道。
比如去年鄭州暴雨事件,我接到任務要采訪被困在地鐵上的人。我當時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聯系對方,畢竟此時正是危急關頭,我感覺去詢問他們太過于殘忍。所以,我一直待在救援群里潛水,確認對方脫險后,我才聯系對方。
但我心里依舊有些芥蒂,總覺得自己在利用別人的悲劇來完成自己的工作——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“新聞倫理”和人性的沖突。
所以,即使后來完成了稿件,我依然留在救援群里做志愿者,幫忙做一些信息整理工作。
隨著我參與的報道越來越多、接觸到的媒體老師越來越多,我也開始思考新聞倫理和人性的關系。
從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,其實大部分災害發生時,家屬是有權利拒絕媒體的采訪,但實際上,并不是所有家屬都會拒絕媒體的采訪。因為他們可能是茫然的、無助的,除了媒體,他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讓別人看到自己,幫助自己。
MU5735空難事件發生后,當時我也在另一家媒體幫助記者老師采訪遇難者家屬。在采訪時,聽到家屬的啜泣,我甚至有沖動直接買一張機票,從北京飛到白云機場,陪在家屬身邊。
我覺得在家屬深處絕望中的時刻,他們中是有人需要來傾訴、或者尋找媒體幫助的,雖然我還沒有畢業,但我希望自己能扮演的是這樣一個角色。
所以,后來看到人物第一時間出了家屬方面的報道,我一邊佩服他們的專業、迅速,一邊感慨這些記者老師的職業性值得我學習。
但沒想到,后來這篇報道卻受到了全網的抨擊,尤其在看到一些非新聞專業的人士指責這篇報道“吃人血饅頭”時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,替這些記者老師感覺到“不值得”,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未來要從事新聞行業。
現在,做記者性價比很低。有的記者老師告訴我,他如今的工資相比于15年前,只漲了3000元,但物價卻是成倍增長,常常入不敷出。
但完成一篇盡可能還原真相的稿件,卻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,除了實地調查以外,也要善于區分全網的各種謠言,還要忍受發布稿件后,那些“鍵盤俠”對稿件的無端指責、甚至是對個人的人身攻擊。
付出與收獲的不對等,讓這個行業的堅守變成了靠“情懷”在支撐。有些媒體前輩告訴我,自己曾遇到很多適合做新聞的年輕人,但心里知道這行太苦,最終還是勸他們做別的工作。
我個人也感受到,做記者真的要付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努力。去年暑假,我在北京實習,僅房租和伙食費,每個月就花了近7千元,如果不是父母幫襯,我根本沒資格去追求這個理想。
大部分和我同期實習的實習生也大多“家境殷實”,畢竟,如果沒有家底的支撐,單純靠自己“白手起家”,是吃不了媒體這碗飯的。
尤其是這次空難引發的一系列爭論,更讓我為媒體人報不平。但出于現實原因,我也開始猶豫,我這條路,到底還要不要堅持走下去。
02
每個月倒貼5000元的新聞實習,這行的成就感普通人很難理解
淺淺 蘇州大學 新聞雙學位 大四
大一暑假時,金融專業的我投遞了澎湃新聞的實習,并有幸成為其中一名實習生。
我個人比較愛好寫作,不太喜歡金融專業,這個志愿是聽從父母決定的。因此,當我拿到澎湃新聞的實習生機會時,非常珍惜。
在實習的過程中,我發現新聞是一個比較接近于人的學科,可以和不同人交流、了解不一樣活法的,還能寫作,這更漸漸點燃了我對新聞的興趣——原來,單純滿足好奇心也可以成為一份非常棒的工作。
結束了澎湃的實習后,我又在接下來的暑假先后去了電視臺和報社的實習。
有次,當地發生火災,領導讓我第一時間聯系相關責任人獲取新聞線索。一開始,我毫無頭緒,只能盲目地一個個電話撥過去,在無數次被拒絕后,終于有一個人愿意和我說出那個最有用的線索。那時候,我感覺這份工作能帶給我的成就感,一定比我學金融要強的多。
大三那年,我開始輔修新聞學。但父母強烈反對我想做記者的想法,他們認為金融行業工資高、體面,做記者是個苦差事。
同系的同學們也不理解我的決定。我們班有個同學進入互聯網大廠實習,每個月實習工資5000多元,還給租房補貼。而我在新媒體實習時,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實習工資,還要自掏腰包付每月5000元的房租。
媒體有一個相對包容和開放的工作環境,我的領導很愿意教我。此外,我也經常因工作需要可以接觸和幫助到很多普通人,這種使命感讓我不那么計較個人收入。
我曾采訪過一名因公犧牲的民警遺孀,當時她還處于十分絕望無助的狀態。但在我的報道登出后,她第一時間聯系我,說這篇報道讓很多人看到了這位民警的犧牲,也讓她作為他的家人得到了一些寬慰。
MU5735空難后,我相信大部分家屬的心情也是如此絕望和無助,除了東航、機場、保險公司提供的幫助以外,他們更需要一些來自社會上的安慰、鼓勵,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,而這些,只有媒體才能做到。
盡管有些網友抨擊人物的報道,但我依然認為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。大部分人在親人去世后,希望這條生命能被更多的人記住,而不是默默無聞地在世界上消失。
在想通了這些以后,我還是決定大四畢業后進入媒體工作。收入是小,理想是大,堅持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更重要,只有這樣,即便失敗,我也不會后悔自己沒曾努力過。
03
“從新聞入行到轉行”,你只需要經歷幾次媒體實習就夠了
梁運開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專業 大四
高三畢業填報志愿后,我被新聞專業錄取,誤打誤撞地入了這個專業。
最開始,我對新聞只有模糊的概念。尤其是看過了柴靜的《看見》和白巖松《白說》后,我總覺得大部分社會事件里,媒體總是在和一些黑暗勢力做斗爭,這也讓我有些猶豫,我這樣“社恐”的性格,適不適合做新聞?
在大學讀書期間,我加入了校園媒體并參與了一系列新聞類社會實踐活動。我才開始意識到,原來新聞專業很神圣,雖然它不能直接改變世界,但它能改變你、我、他對世界的看法。
再后來,我也開始去一些媒體實習,跟著參與了大大小小各種會議、發布會。我發現,在這行,哪怕我還只是一個實習生,但對方聽到你的媒體身份,大多都很客氣,尊敬。
通過形形色色的采訪對象,我還間接了解很多和我不一樣的生活。有次,我偶然獲得了一個機會采訪培訓機構的創業者,和對方面對面聊了2個小時,對方坦然地告訴了他的創業歷程、自己在疫情時的掙扎。
作為媒體,我要做的就是記錄他的故事,發布相關文章。但作為個人,作為一個學生,如果不是因為這份工作,我是沒機會接觸到這類人,也不可能聽到這些在學校里聽不到的寶貴經驗。
諸如此類的經歷后,讓我堅定了未來從事新聞工作的想法。然而,有一次我們專業的學長返校做分享時,他卻告訴我自己并沒有堅持新聞專業,而是跨行去做了互聯網,當時他說“找工作,活下來是第一位,理想是第二位”。
再后來,幾乎每個返校分享的學長學姐都會強調類似的觀點,“搞新聞必須先解決個人生活問題”,“如果沒有背景,不要想著靠理想吃飯”。
這讓我既驚訝也好奇,記者這份職業就這么不堪嗎?
但現實似乎也不容許我有太多選擇。在校招季,我發現大部分耳熟能詳的傳統媒體都不再招新人,即便有位置,也輪不到我,而其他新媒體則只要我發快訊、寫短篇,甚至不要求實地采訪,只要求發稿量。
思索再三后,我決定試試看自媒體。但自媒體也沒有如我想象的那般自由,更多情況下我做的都是整理資料、偶爾才有一些小采訪,但也不深入,離我理想的媒體工作很遠——我還是喜歡采訪和成文的過程,盡管艱難,但很有成就感。
現在自媒體的競爭也十分激烈,公眾號內容的同質化也很嚴重,媒體之間也在“內卷”,但這些“內卷”并沒有給個人換來更高的收入,相比那些互聯網工作的同學,我的收入可能只有他們的50%。
也許過幾年,我也會和學長學姐一樣跨行去其他領域,不再繼續寫作。畢竟這個行業的人實在太多了,多我一個不多,少我一個不少。
而我現在做的事情,離新聞專業書本里所描繪的,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,既改變不了世界,也改變不了別人的想法。如果只能是這樣,還是先保證自己的收入吧。
04
象牙塔里學新聞太淺顯,等我多去幾個國家學習后再討論做不做新聞吧
三九 上海外國語大學 新聞傳播大類 大一
我們學校比較特殊,大一時大家會在新聞傳播這個大類下進行學習,結束后再根據愛好分流選擇細分專業。
最開始,我選新聞傳播這個大類是父母的決定。我爸爸受高校從事歷史教學,受他影響,我也對歷史很有興趣,但高考時,爸爸建議我盡量先選一個綜合型專業,從功利的角度來說,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對外新聞也是優勢項目。
但那時我對新聞沒什么概念,直到上了學校的新聞導論課,我才逐漸意識到新聞專業意味著什么。
圖 | 上課所使用的《國際新聞傳播》教材
我記得當時有一節課,老師提到越戰時期,美國國內有很強的反戰情緒,原因就在于電視新聞普及后,國內民眾能通過電視很直觀地看到一線報道、了解戰爭的殘酷。
這和歷史學提到的“以史明鑒”不謀而合,今日的新聞就是明日的歷史。從那以后,我就開始喜歡新聞了,也開始主動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社會事件。
比如MU5375這次空難事件是否應該公布受害人名單這件事,同系的學生之間就劃分了幾個陣營,有人覺得這屬于隱私不該公布,不該打擾家屬;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只有媒體參與,外界才能給這些家屬更及時的幫助。
這讓我意識到,即便是同專業學習的同學,彼此之間針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,這里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。
我和在國外學新聞的同學聊過思想沖突的,她表示認同并告訴我,因為文化的沖突太大,她要放棄自己的新聞夢想,選擇更容易畢業的專業。
因而,我覺得是否要繼續做新聞,也不應該只限定在一個國家來討論。國與國之間尚且有各種不同,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也會有思想差異。
作為媒體記者個人,即便無法在一篇報道上做到大而全,也要盡量把自己所了解的全貌真實、盡量客觀地報道出來。作為讀者,也不應在自己還未了解所有事情時,隨意指責和評論。
(應采訪對象要求,以上人物均為化名)
關鍵詞:
網站首頁 |網站簡介 | 關于我們 | 廣告業務 | 投稿信箱
Copyright © 2000-2020 www.xnb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
聯系郵箱:920 891 263@qq.com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| 在线看福利影| 欧美高清不卡| h在线观看网站| www.俺去| 干一干影视| 男人桶女人羞羞漫画全集|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|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| 自拍欧美亚洲|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| 在线播放a1|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| 色鬼7777久久|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| 中国美团外卖男男china| 老子午夜伦不卡影院| 被猛男cao尿了|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|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|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|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| 先锋影音av资源网|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| 欧美黑人巨大xxxxxxxx|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| 三级毛片大全|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|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| 香蕉av影院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| a级毛片在线观看| 色丁香婷婷|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| 高n车多肉多| 五十路亲子中出中文字幕|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| 干妞网免费视频| 性的暴力电影| 99re热在线观看|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