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蔣毅,原文標題:《近2萬字深度分析!全國“放開”防控后,餐飲人該怎么辦?》,頭圖來自:視覺中國
還有半個月,2022年就結束了,把時間拉回到一年前的現在,可能沒人會想到,2022年居然是三年來最慘的一年。
疫情的反復,讓全國各地的餐飲從業者苦不堪言,承受巨大的經營和生存壓力。好在,就在大家快到承受極限時,全國調整了針對疫情的管控措施,從鄭州開始,到廣州,到重慶,到成都等各個省會城市,都開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優化措施剛出來時,全國上下歡欣鼓舞,大部分餐飲老板也都松了一口氣,摩拳擦掌積極準備復工,準備迎接即將而來的春節檔生意。但遺憾的是,餐飲消費市場并沒有如預期的快速回暖,很多已經營業的餐廳,客流幾乎沒什么太大變化。
對此,各類媒體也接連發表主題文章,探討防控措施調整前后餐飲業的局勢變化。可以看到,目前行業基本上達成一個共識,那就是:全面優化疫情防控后,餐飲消費市場可能需要一個恢復周期,短則六個月,長則九個月。
為什么?
一方面是現實情況,雖然全國上下都不再要求做核酸了,但疫情本身并沒有結束,以前的管控措施相當于在用物理隔絕的方式控制病毒傳染;現在優化防控后,感染的速度和范圍可能會迅猛擴大,這幾乎是我們所有人必須面對,且無法回避的現實。
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,因為前面的現實情況,市民擔心自己被感染,心理上多少會有些擔驚受怕,可能會主動放棄去公共場合。
上述兩方面情況,對以餐飲為代表的實體經濟而言,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。
餐飲行業的復蘇,取決于城鎮居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的同時匹配:光有消費意愿,沒有消費能力,不行!比如學生群體和剛走上崗位的年輕上班族,他們有很強的消費意愿,但受限于消費能力,無法敞開消費。
反之,光有消費能力,沒有消費意愿,也不行!好比大量有消費能力的中產,他們有消費能力,但選擇居家不出,即便消費也轉移到線上消費為主,減少了去實體店的頻率和次數。
面對這樣的現狀,以及接下來可能長達幾個月的消費疲軟期,餐飲人何去何從?是選擇放棄離場,及時止損?還是選擇繼續堅守?如果選擇繼續堅守,如何做好風險防范,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?
作為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,專注于研究單店穩定持續盈利,親眼見證餐飲被移動互聯網改造的全過程,并親身經歷餐飲多次轉向的老餐飲人,我想結合自己在餐飲一線的思考,給大家幾條真摯而誠懇的建議。
一、識時務者為俊杰,及時止損不丟人
距離春節,還有不到兩個月,對很多餐飲人來說,可能到了要提前做選擇的時候了。我知道,很多人原本是計劃等春節結束后再做選擇,因為他們曾經對冬日旺季充滿期待,但從目前各地消費者感染的情況來看,經營情況不太樂觀。
到底是繼續熬,還是放棄?很多餐飲人猶豫不決,主要有兩大顧慮:
其一,從資金投入上來看:因為曾經對后期經營有期待和信心,所以哪怕今年多次遭遇疫情,很多餐飲人也沒選擇放棄,繼續苦苦支撐。有人甚至不惜高額舉債,以維持餐廳的正常運轉,謀求春節檔盈利,對于這類餐飲人來說,現在選擇放棄,意味著前面所有的堅持失去意義,而且,所有投入都拿不回來,變成實實在在的損失,這是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。
其二,從心理負擔上來看:一方面是理性覺得應該放棄了,但心理上難以接受,因為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如果突然放棄,內心會有一種沒有著落的恐慌感;另一方面是面子問題,堅持了這么久,甚至舉債經營了這么久,選擇關門意味著承認了自己的失敗,不管是在家人面前,朋友面前,都感覺面子上掛不住。
聽起來很可笑,居然還有因為面子而不理性的!別笑,這是事實,而且,在餐飲業,這并非個例,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。很多餐飲新手從進入到最后離開,中間長達好幾年都沒賺到錢,但一直不放棄,就是因為要么帶有不切實際的希望,要么帶有不愿舍棄的面子,總想證明自己是可以的。但遺憾的是,現實總是很殘酷。
那么,理性的做法是什么?餐飲是一個高倒閉,高淘汰的行業,最近這些年,行業的年復合倒閉率據說已經超過100%。有些所謂好口岸的鋪面,一年會倒閉好幾次,所以,認清現實,大多數人都在餐飲行業虧過錢,這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。你既不是虧損最多的,也不是什么知名的大人物,沒必要太在乎面子上過不過得去。該止損時要堅決止損。
什么時候要立即止損?主要是兩種情況:
第一種:舉債經營,而且債務已經接近甚至超出你的資產總額的一半
比如,你有一套房子,價值200萬,但你現在因為經營餐廳,所欠的債務已經接近100萬,這時就應該立即止損,認虧出局。
為什么是這個標準?因為銀行抵押貸款,大概在資產的60%左右,如果你舉債數量達到資產的50%,那么最壞的結果還可以用資產抵押的方式來還債,然后還有剩下的10%來維持基本生活保障,以便謀求下一份職業。這至少還能讓你有一個相對平穩的心態,去面對后面的生活。
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創業者來說,一旦負債接近資產總額,甚至通過高利貸的方式超過了資產總額,那遇到疫情這樣的不確定性,面臨的境況很可能就是,從心態到精神的全面崩潰,而且會把家人都卷入這種負面結果里,那些妻離子散、慘淡收場的創業者,算是最好的例證。
所以,把自己的負債總額控制在資產總額的50%以內,一旦接近就堅決止損出局,拋開當下的面子觀念和不甘,拋棄對未來的各種臆想,立即、馬上選擇置身事外!先跳出泥潭了,再來想怎么把腳上的泥巴洗干凈,否則,你在泥潭里,腳上的泥巴只會越來越多,而且可能弄得全身都是。
第二種:懵里懵懂,對如何繼續經營沒清晰的思路
哪怕疫情徹底結束了,你要如何通過餐廳盈利?你的目標客戶是誰?有沒有?有多少?他們在哪里?你如何觸達他們?觸達他們需要付出什么樣的成本和代價?觸達后他們是否感興趣,愿意來一次?真的來了,你怎么讓他們記住你的餐廳?然后以什么方式讓他們愿意再來?愿意常來?
上面這些問題,你能清晰且堅定地知道答案的有多少?有能力解決的有多少?每一個問題背后,又涉及到很多問題,拿目標顧客來說,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概念,疫情前的目標客群,與當下的目標客群,以及疫情結束后的目標客群,肯定是有很大差別的。
比如,有些人都失業三年了,他們雖然還是相同的那群人,有消費意愿,但沒了消費能力,從消費角度,他們就不再是“他們”了。你如果還繼續在等著做他們的生意,那后果當然就會很糟糕。
餐廳的本質,就是為目標消費者提供他們自身無法解決的多樣化消費需求,這背后所涉及到的問題,你作為餐飲經營者,必須要非常清晰地去搞清楚:顧客到底有什么樣的消費需求,而你自己能提供什么樣的消費需求,這兩者之間越匹配,你賺錢的概率就越大,反之,你就是在玩一場賭博的游戲,只是自己以為在創業而已。
所以,不管你從事餐飲有多久,也不管你已經是舉債經營,還是即將舉債經營,如果你對上面這些問題沒有清晰的答案,那么,強烈建議你選擇放棄餐飲,換個行業賺錢!因為,開餐廳必須面對和解決上面的這些問題,而且還不止是這些問題,回避不了的,這就是餐飲老板每天要面對的命題。
只是,大多數餐飲創業者并不清楚而已,他們把開餐廳想得太簡單,覺得沒什么技術含量,不需要什么專業能力,請個廚子,做幾道菜,租個門面就可以開始賺錢。對不起,這樣的認知水平現在已經過時了。擁有這些傳統觀念和固有思維的餐飲創業者,趕快放棄吧,別把自己和自己的家庭,拖入泥潭了!
二、如果選擇堅持,想清楚底線在哪里
前幾天,一個學員給我來電話,他從事餐飲已經十多年,最高峰時,在六個品類賽道里擁有超過十家餐廳,疫情后開始陸續關店,到今年就只剩下最后一個店了,現在最后這個店也開始虧損,而且他從七月份開始就舉債經營了。現在他很迷茫和困惑,問我接下來該怎么辦?
他是屬于在餐飲里面賺到過錢的人,而且是在多個品類和賽道都賺到錢,用傳統的話說,是一個拿到過結果的人,所以哪怕是舉債經營,問題也不是很大,只要疫情過去,餐飲行業恢復到正常水平,他還是會比同城、同商圈的其他餐飲人,更容易賺到錢,因此,我沒有第一時間勸他放棄。
但,我非常認真地給他一個建議,那就是,給自己的家庭留下最少一年的基本生活開支,以面對不確定的最壞結果。哪怕是舉債,也要把這筆錢給留下來,有多余的部分再拿來用在餐廳經營上。這是底線,不能突破!今天,也把這個建議給看這篇文章的其他餐飲同行們。
為什么這么說?
餐飲創業,如果賺到錢了,當然是全家受益,皆大歡喜;反之也一樣,如果因為餐飲創業而虧錢,那也是全家受累,跟著受苦。而疫情的反復,意味著餐飲行業的風險是不可控的,短時間內,行業沒有確定性,誰都有可能虧錢,當然,也有可能撞個大運賺上大錢。
市場的不確定性,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創業的“刺激”,這也是創業的魅力所在,但不要把這種不確定性帶給背后的家庭,尤其是自己的妻兒和父母,他們應該只想要擁有穩定收入的確定性,并不享受“創業的刺激”,只是沒有說出來,不給打拼的你增加額外的負擔而已,因此,應該為他們做一層風險的“物理隔絕”。
而最基本的物理隔絕,就是給他們留足至少一年的基本生活開銷,哪怕是創業失敗了,也至少在一年時間以內,可以不改變他們當前的生活標準,否則就太殘忍,也太不負責任了。再次強調:這不是高要求。不要讓自己的妻兒和父母,為自己的創業失敗,去承擔原本不應該去承擔的后果,這是底線。
從小,不管是圣賢書,還是長輩的言傳身教,都提醒我們做事要有底線,餐飲創業也是如此,認同這個底線,守住這個底線,再來談拼搏和奮斗,才變得有價值,也更有底氣去面對行業的不確定性,看看如何從不確定性里找確定性,如何在這個行業長期待下去。
三、重新梳理餐飲目標,找準努力方向
曾經,餐飲創業者擁有很多不切實際的目標,有些餐飲人一個店都還沒有開,卻已經在討論幾百個店要如何做;有些餐飲人一個店才剛賺點錢,就開始投資做中央廚房,要做大做強;有些餐飲人自己當著翹腳老板,卻到處去給人吹噓要做小野二郎這樣的匠人……
這些行為上的分裂和擰巴,其實來自于對目標的模糊。當然,這不怪餐飲人個體,整個餐飲行業都陷入一種集體的虛妄和自嗨之中,而這要“歸功于”移動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變化。
餐飲是深受移動互聯網影響和左右的行業,正是因為微博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的出現,才使得餐飲由傳統的“產品為王”時代,順利過度到當下的“用戶為王”時代;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才讓餐飲由原本的堂食這一條腿,變成了堂食和外賣兩條腿走路;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發達,瑞幸這樣的品牌才有機會實現一年開幾千家店、兩年之內上市的創業神話。
餐廳一線,也深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,比如餐廳的養客期,也從原本一年以上的標準時間,縮短到以周為單位,甚至以天為單位,最極致的是一夜之間全城皆知,以至于很多餐飲新手,壓根不知道餐飲行業有“養客期”這三個字,他們所追求的目標,居然變成了一夜爆紅或短時間內爆火。
感謝疫情,它為整個餐飲行業狠狠地踩了一下剎車!
看到這里,很多餐飲人可能忍不住要吐槽,怎么還能感謝疫情呢?不是應該痛恨、憎惡它么?對不起,就是應該感謝!大家回想一下,移動互聯網這十年,餐飲行業也迎來了爆發式發展的十年,但真正享受到時代紅利的餐飲人有多少?每個餐飲人身邊可能都有一個或多個因為餐飲創業而暴富的案例,但請不要忽略比例問題。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個問題,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,這些數據來自疫情前。第一個是,餐飲行業的年復合倒閉率已經超過100%,最高好像達到了110%,怎么來的?就是有些所謂的好商鋪,一年換好幾個老板,倒閉好幾次,單就這個鋪面來說,復合倒閉率相當于300%~400%。疫情這三年,沒有相關統計數據,但大概率更高,而不是更低了。
第二個是餐飲行業的平均壽命,縮短到508天,也就是不到1.5年。雖然我們還能在身邊看到很多經營多年的老店,但絕大多數新店都活不過半年,所以求平均后,整個餐飲行業的平均壽命就被拉低到這個水平。同樣,這是疫情前的數據,疫情后的行業平均壽命,大家覺得是更好看了,還是更難看了呢?
確實,移動互聯網給整個餐飲行業帶來了爆發式增長的機會,出現很多創業神話,涌現了很多創業人物,行業總產值也是年年飆升,但遺憾的是,表面繁榮的背后,是垃圾場里每年上千億的建筑垃圾,以及廢品回收公司手里的各類餐飲設備,這些全都是餐飲老板用真金白銀換來的“累累白骨”。
這背后,就涉及到我剛才所說的“比例問題”,也就是說,看似繁榮昌盛的餐飲行業,真正在良性健康發展的餐廳,比例很小;餐飲行業里,真正賺到大錢的餐飲老板,比例很小;餐飲行業里,真正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,比例很小……絕大多數餐飲人,其實帶有嚴重的盲目性,他們被極小比例的暴富案例和創業故事吸引而進入餐飲,當了行業的炮灰。
所以,當然應該感謝疫情的剎車作用!
它把餐飲行業那些曾經隱藏在表面繁榮背后的深層次問題,給全部暴露出來,不僅讓身處餐飲業之中的人,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怎么做餐飲,也讓目前身處行業之外那些蠢蠢欲動的人,更加理性和清晰地看待餐飲行業,一定程度上避免再犯前輩們的盲目錯誤。
也因為疫情的剎車作用,我們餐飲人才有足夠的時間,來重新思考和看待自己在餐飲行業的目標。如果疫情三年下來,你還不愿意靜下來,思考行業本身的問題,還像疫情前一樣,成天夢想著一夜爆紅,一年開幾百家店,那只能說,疫情對你的打擊還不夠,你的餐飲之路還不夠慘,你還要繼續交學費才行。
那么,正確的做法是什么?
是回歸餐飲本身,深度思考一家餐廳,到底應該怎么賺錢?畢竟,在疫情下,全國各個城市里照樣還有一些餐廳不受影響地正常盈利,甚至還有一些餐廳的營收和利潤在逆勢增長,他們是怎么做到的?雖然比例也很小,但這不是給了大家方向和目標么?我身邊這些業績穩定的老板,他們一點也不焦慮,每天充實而自在。
所以,把目標分成分級,原本的大目標放一放,當務之急,我們是不是能定個基于餐廳的小目標,比如:餐廳如何才能不虧損?如何保住餐廳的盈虧平衡點?在此基礎上如何增加利潤?如何讓這種利潤擁有穩定性和持續性?如果已經有好幾家店,而且都不賺錢,那能不能只留下一家?聚焦精力于這一家,把前面的這些問題給解決掉?
看到這里,我知道,很多人又會吐槽,說我這是廢話,誰不想搞懂這些問題呢,關鍵是方法。但對不起,這里我要再次唱反調:整個餐飲行業,缺的從來都不是方法,也不是行動,因為大多數餐飲老板,每天都在店里從早到晚地辛苦付出,也在嘗試用各種方法,哪怕有些方法是道聽途說,他們也在積極實踐,但為什么,大多數餐廳還是不賺錢呢?
開餐廳,曾經只要老板舍得干,單純依靠辛苦付出就能賺錢,但對不起,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而簡單模仿別人的方法去經營餐廳的做法,在移動互聯網早期很流行,也很有用,但到了現在,對不起,也已經過去了!當下和未來的餐飲,缺的不再是單純的辛苦勞力付出,也不是簡單照搬的方法,這些無法實現餐廳穩定持續盈利的目標。
那么,大家到底缺什么?缺的是關于餐飲的正確認知。
正因為缺乏對行業本身的正確認知,缺乏對餐廳本身的正確認知,餐飲人才會對自己的創業之路缺乏清晰的目標,再加上行業的表面繁榮所帶來的急功近利的心態,大多數餐飲人沉浸于缺乏目標的假忙碌,除了感動自己之外,并沒什么用,該虧損繼續虧損,該倒閉照樣倒閉。
四、重構餐飲基礎認知,理清生意邏輯
餐飲行業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,那就是很多連鎖品牌,都是從一家,或者幾家賺錢的餐廳開始起家的,這些單店經營的創始人們很厲害,可以把一家餐廳經營得風生水起,口碑和利潤雙豐收,成為商圈內其他同行艷羨的對象。
那么,大家是否深度思考過一個問題:為什么那些在單店上已經證明了自己能力的優秀創業者們,做連鎖后也能依靠加盟費等收入實現暴富,但大多數卻不能讓自己的連鎖品牌變得優秀,往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問題重重,甚至短短兩三年后就急轉直下,到最后偃旗息鼓,甚至徹底從市場消失。
請問,這是為什么?
可能有人說,開單店是精力充沛,做連鎖就精力有限;
可能有人說,開單店是單打獨斗,做連鎖要團隊作戰;
可能有人說,開單店是事情簡單,做連鎖是事情復雜;
……
都對,但都是表面原因。
本質上來說,開餐廳和做連鎖,就壓根不是一類生意,它們是兩類生意,不是生意不同的兩類生意,而是完全相反的兩類生意。請大家注意,區分我這里所說的“不同”與“相反”之間的差異。因為,接下來的內容,才是這篇文章最重要的核心內容,一共包含多層邏輯。
第一層:生意邏輯
毫無疑問,餐飲就是一門生意,生意就涉及到買賣兩端,收錢的賣方,遵循的是賺錢邏輯;與之對應,掏錢的買方,遵循的是花錢邏輯,那么,誰是生意成立的關鍵?當然是花錢邏輯,所以,開餐廳老板想賺錢,要先了解消費者的花錢邏輯,弄清楚后,再倒果為因,針對花錢邏輯去做匹配,也就成了我們的賺錢邏輯。
正常情況下,四類情況會讓人心甘情愿地掏錢,分別是:為消費花錢,為投資花錢,為原材料采購花錢和為安全花錢。在此基礎上,產生了四類完全不同的生意,其中,為安全花錢的生意,基本在國家或者大型機構手里(比如保險公司),普通人沒機會接觸,所以這里不做闡述。
因此,對于普通人來說,其實主要是涉足三類生意:消費類生意,投資類生意和材料采購類生意,支撐這三類生意合理運轉的背后邏輯完全不同,甚至相反,考慮到篇幅問題,本文章不展開詳細說明,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彼此的差異。
首先看消費類生意,表面看,買方花錢買的是有形的產品,但實際上,買的都是“使用產品的感覺”,而并非產品本身,為什么?因為任何產品都自帶兩層屬性:表層是基于物理功能的客觀屬性;里層是基于精神感受的主觀屬性。
絕大多想賺錢的賣方,對產品的理解和認知,僅僅停留在表層,也就是基于物理功能的客觀屬性,所以他們熱衷于介紹產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,有什么功能,起什么作用;但買方真正關心的卻是里層,是“與我何干”?也就是我使用這個產品有什么好處,能帶來什么不一樣的感覺?這個產品是否能給我帶來快樂、幸福和滿足這些感受?
所以,所有想在消費類生意里賺錢的人,需要的是感性思維超越理性思維,學會將相同的東西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,并把這些效果與某個人群關聯起來,這方面的能力越強,越有可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,不專業也沒關系,哪怕是撞運氣撞對了那種感覺,也可能有輕松賺錢的機會。
再看投資類生意,與消費類生意不僅不同,而且完全相反:因為投資者花錢,買的是增量收益的可能性,要的是投資回報,而且期望回報越多越好,這是出發點,最終是否能獲得想要的投資回報,那只是結果,千萬不要把出發點和結果混淆了,否則就無法清晰地認知投資生意。
基于投資生意關系中花錢方這種出發點,所有做投資類生意的人,需要的是理性思維超越感性思維,要對資金從進入到離開的全過程,做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研究,從專業調研開始,到專業服務結束,中間每一個環節,都需要各項專業能力的持續投入和付出,脫離專業去依靠感覺做投資,結局一定很慘。
比如,在股市里賺錢的股民很少,虧錢的股民居多,為什么?因為,炒股的本質就是一項投資,而絕大多數市民在炒股上面都不專業,他們全是靠感覺在買股票,差別在于:要么是自己的感覺,要是別人的感覺,所以電視和網絡里,偽專家大行其道,相信這些偽專家,根據他們的推薦去買股的股民,就屬于典型的“依靠別人的感覺”做投資。
投資類生意,必須要擁有非常扎實的專業能力,從錢進入投資項目那一刻開始,到增量收益到手,落袋為安那一刻結束,整個過程充滿緊張和焦慮,是一個痛苦的過程,這又與消費類生意相反:消費類生意的全過程,必須是一個幸福、快樂和滿足的過程,否則,生意沒法持續。
最后看原材料采購類生意,它的邏輯是,花錢方要的是該原材料變成成品后的增量價值,而不只是該原材料的價格本身。這必然帶來兩個結果:如果該材料擁有唯一性,基于它的產品能帶來很高的增量價值,那么買方愿意為它付更高的采購價;反之,如果不能給終端差異帶去任何差異,那么花錢方一定會想方設法降低采購價。
兩種截然相反的行為,背后遵循的是同一個思維邏輯和行為模式,也就是原材料采購生意的本質,一定是追求從原材料到成品之間的增量價值,越多越好。為了便于大家理解,我以我們出品的龍蝦油和火鍋底料為例,加以輔助說明。
我的品牌在成都餐飲市場已經十三年,我們自己研發的鹵煮味道,擁有非常強的辨識度,明顯區別于市面上其他龍蝦店的味道,因此,今年我們推出衍生的鹵煮龍蝦油,測試性地推向市場,結果呢?在價格遠高于其他食用油的基礎上,銷量還很不錯,目前已經擁有了穩定的采購方。
為什么?就是因為這些餐飲同行拿了我們蝦油以后,嫁接到他們自己的產品和調料里去,要么提升了以前的菜品味道,讓味道變得更有辨識度;要么是推出新菜品,增加了同商圈的競爭力,不管哪一種,都有一個前提,那就是因為味道差異化帶來的增量價值更大。一道菜多花幾毛錢成本,但售價高出幾元錢,還有客人愿意買單,同時還有了強記憶點。
相反,現在國內的火鍋底料市場一片哀鴻,所有做火鍋底料的廠家,不管大小都在狠打價格戰,火鍋底料的供貨價無限接近成本;而連鎖火鍋品牌在加盟商管理上也焦頭爛額,因為很多加盟商總是對外采購更便宜的底料,哪怕總部采取各類懲罰措施,也無法阻擋他們的違規操作。
為什么?就是因為各個火鍋底料廠提供的底料,源頭上大同小異,到火鍋店以后,在售賣終端無法帶去差異化,哪怕是專業人士認為有差異化,但消費者對這種差異化不敏感,不在乎。在這種情況下,火鍋店不敢在鍋底上漲價,也不敢賣得比周邊其他火鍋店更貴,但他們是采購心態呀,怎么辦呢?
就只能是想辦法,降低火鍋鍋底的使用成本和采購成本:降低使用成本就是把一口鍋底的量,拆分成兩口鍋底使用,甚至還有人拆分成三口鍋底使用;降低采購成本就是到市面上,尋找更便宜的底料供應商,哪怕面臨總部的懲罰,也要頂風作案,因為想賺更多錢。
通過龍蝦油和火鍋底料的差異,大家應該能更直觀地知曉:原材料采購生意,花錢方唯一在乎的就是這個原材料是否能帶來更多的增量價值,你想做這類生意,就必須要把握兩個核心方向:要么提供專屬性產品,讓別人可以因為差異化賣高價;要么賣大通貨,能降低采購和生產成本,讓別人可以節約更多采購費,否則,一旦出現更便宜的產品,你一定會被拋棄。
第二層:餐飲邏輯
前面我們簡單介紹了消費類生意,投資類生意和采購類生意之間的差別,大家借此可以發現,它們背后所遵循的邏輯不僅完全不同,甚至在很多方面還是完全相反的。
消費類生意里,用戶是花錢買消費某種東西的感覺,賣者需要提供的更多是基于產品物理功能之上的精神感受;而投資類生意,用戶花錢買的是投資回報,賣者需要提供的是從資金進來到出去的全過程專業能力,必須依靠基于理性的專業賺錢;而采購能生意,用戶花錢買的是材料到產品的增量價值,賣者要么降低別人的采購價,要么讓別人可以賣出更高價。
那么餐飲生意呢?很多外行說餐飲生意很簡單,無非就是請幾個廚師,找個鋪子,就可以賺票子了。這當然是錯誤的,也是餐飲市場如此高淘汰率的原因。其實,餐飲極度復雜,原因就在于:餐飲生意是一個集合了上述三種生意邏輯的綜合性生意,而且很多人完全分不清它們之間的差異!
開餐廳就是消費類生意,因為掏錢買單的人,是一個又一個食客,餐廳需要在某個方面讓他們有覺得很好的某種感覺,這里的“某個方面”,可以是菜品,可以是味道,可以是環境,可以是服務,甚至可以是老板本身;這里的“某種感覺”,可以是舒服,可以是快樂,可以是滿足,可以是炫耀,可以是獵奇。
這也就是為什么,哪怕是對餐飲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和新手,開一家餐廳,也有可能賺大錢,甚至他們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什么餐廳突然就火了,到最后餐廳為什么不火了,他們自己也不清楚。背后的原因就是他們無意中撞對了消費者的某種感覺,如果這種感覺是群體性的,那就有可能做成現象級的案例。
比如今年火爆全國的圍爐煮茶,在成都做這個最火的品牌,是甜甜她們家,幾年前,她老公作為主理人,是一個極度務實,只做菜的一個人,務實到什么程度?以前開面館時,就算是沒客人,賺不到幾個錢,他老公一個人也可以在店里受幾年,是我見過最踏實的餐飲人之一。
結果呢?今年他們家的餐廳,突然就因為圍爐煮茶而火爆全成都,為什么會火爆?甜甜老公完全不清楚,當時甜甜還在外面上班,她自己也懵圈,甚至都半年過去了,我前段時間給甜甜去電話,她還處于懵圈狀態,每天疲于接待到店排隊的食客,誰要是說甜甜他們家的餐廳是哪個專家策劃出來的,那純屬胡說八道。
為什么會這樣呢?就是因為甜甜老公在這么多年的堅守中,無意中在室外加的幾張桌子,在今年,切中了年輕人對圍爐煮茶這種消費形式的感覺,而且是群體性的感覺,所以,他們家被涌進來的消費者擠破了門檻,現在這股風,又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,成為今年繼露營餐飲之后的第二個超級消費現象。
所以,開餐廳,需要的是給用戶提供一種或多種消費感覺。一定要有基于物理功能之外的精神感受,哪怕你不專業也沒關系,你懂用戶感覺就行。甚至,你在用戶感覺上也不懂,但你運氣好,能撞上一個感覺也行,也有機會通過開餐廳賺到錢,甚至賺到大錢。這在餐飲,有太多的案例,就不多說了。
但是做連鎖,就不行了。因為連鎖餐飲的本質,是一門投資生意。所有門店老板,不管是加盟店老板,還是直營店的合作股東,他們所有人開店的初衷,都是想通過投資開店賺更多的錢,這屬于典型的投資心態,所以,需要遵循的是投資邏輯。
在投資生意的邏輯里,當別人給你繳納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加盟費,那就意味著,他們的出發點,就是想要通過做你的品牌加盟店賺更多,因此,你這個品牌必須要擁有非常專業的輸出能力,從人家的錢進來,到最后怎么賺取更多的全過程,都需要專業化地輸出,你說我不專業行不行?
不行!
為什么?因為我前面說了,做連鎖餐飲的本質,就是一門投資生意,而投資生意就必須建立在專業化的能力輸出基礎之上。這背后涉及到很多專業能力,但其中最重要的能力,是單店盈利模型的專業輸出能力,因為,加盟商賺取投資回報的路徑,就是開餐廳賺錢,而“開餐廳”是消費類生意,所以,品牌方最核心的專業能力,就是“單店如何穩定持續盈利”。
看到這里,大家可能也就瞬間明白過來,為什么快招品牌一定是死路一條,或者,更準確點說,所有沒有自家單店盈利模型的連鎖品牌,都不可能健康良性發展,更不可能成為優質品牌,不管它們階段性地看起來多么光鮮和耀眼,都是表面現象。
當然,餐飲連鎖品牌,所需要的不僅是單店盈利模型的專業能力,還需要其他很多專業能力的加持,包括供應鏈、品牌和營銷、各項管理,甚至包括數字化、財稅籌劃、投融資、人力資源等,這些專業能力都是對連鎖品牌的必然要求,也是投資生意的標配基礎能力。
看到這里,大家回頭來看我在本章節開頭所提出的問題:為什么單店盈利很厲害的創始人,做連鎖就可能很糟糕?他們大都只能階段性低發展幾年,就開始急轉直下。以及為什么我說大家的答案都是表面現象,原因就在這里。
這些單店經營再厲害的創始人,他們懂不懂消費邏輯沒關系,只要做對了給用戶的某種感覺就行,但做連鎖,是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,需要遵循完全相反的生意邏輯,而且,對個人的要求也是天壤之別——開單店,就算是憑感覺和運氣也有機會賺錢;做連鎖,兩三年的階段性發展有可能,想長期可持續發展,必須重新構建專業能力。
遺憾的是,當下的餐飲行業,絕大多數人沒這方面認知,把兩種生意邏輯混在一起,行為上就主要表現為兩類:要么依靠開單店的感覺來做連鎖,一旦多開了一些店以后,甚至會無知者無畏,覺得連鎖就應該這么干;要么則是用投資的方式來做單店,不惜請人排隊、雇人造假,來做單店盈利的假象以圈更多的加盟商進來。
為什么移動互聯網這十年來,國內的連鎖餐飲雖然爆發式發展,但整體健康度和可持續卻如此糟糕?以前大家可能還不太明白,把原因歸結于什么割韭菜呀,什么條件不成熟之類的表面現象,看了今天的文章,大家可能就更明白背后的原因:大家完全走在錯誤的道路上,生意邏輯都沒理清,怎么可能好得了呢!
事實上,現實比我說的還要殘酷,因為國內的很多連鎖品牌,不僅把消費類生意和投資類生意混為一談,同時,還把采購類生意也混進去了,完全是東北的亂燉做法,帶來的惡果,就是從上到下的一團漿糊:
高層分不清該做什么,不該做什么,在該做什么里面,又分不清輕重緩急,再加上整個過程極度痛苦(投資生意必然伴隨痛苦),于是心一橫,算了,算了,我“既要,還要,全都要”:今天建個央廚,明天投個餐廳……
到了中層管理這里,就既搞不清楚公司的方向,也不知道目標,變成指哪打哪,也不去思考這么做的意義和價值,當然,也不用為后果負什么責,反正是整個行業缺人,這里老板犯錯、品牌出問題了,沒關系,還有下一個更牛逼轟轟的老板殺進連鎖,他會因為以前的履歷而找到自己,繼續指哪打哪,混日子也能混成高管,甚至項目合伙人。
從上到下,都是這樣一腦袋漿糊的餐飲創業者,都是這樣懵里懵懂的餐飲從業者,就算是沒有疫情,對不起,這個行業也沒有很健康呀。無非是疫情以前,很多問題被隱藏了起來而已。而疫情的急剎車,讓表面繁榮的外衣被揭開,露出行業的深層次問題。
從這個角度,我前面說感謝疫情,應該沒什么問題,感謝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,感謝疫情讓我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要繼續留在餐飲,感謝疫情讓我們深度思考想要繼續做餐飲,應該從哪里下手去努力,感謝疫情把所有人又拉回到相同的起跑線上來,不用再仰望行業巨頭!
本來這里還有第三層邏輯,也就是門店邏輯,涉及到單店穩定持續盈利的基礎邏輯問題,但受限于篇幅原因,再加上越往下說,意味著越細分,差異化越大,不一定適合具體的個體,所以就不在今天的文章里展開了,大家也不用遺憾,因為到門店層,“經營之術”居多,無非是餐廳日常經營的一些細節和注意事項,以后有機會再來補充這方面內容。
五、重新界定餐廳工作,衡量自身付出
前面講了這么多認知層面的東西,到這里我們拉回到現實,面對市場的各種不確定性,針對那些還想在餐飲市場里,繼續求發展的餐飲同行,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呢?如何在糟糕的大環境下,能以比別人更穩健的方式,獲得更快的恢復,以及在未來抓住更好的機會?
這可能是很多餐飲同行非常關注的話題,那么接下來,我給三個具體的建議,在給這些建議之前,需要強調的是,這些建議僅供門店老板參考,不管你是自己創建的餐廳,還是加盟了別的品牌,只要你是想通過餐廳賺錢,也就是你愿意老老實實做“開餐廳賺錢”這個消費類生意,那么下面三條建議,可能對你比較有用。
工作時間
餐飲行業,正常的工作時間,一般是8~9個小時,我們以9個小時為界限,店內人群畫像一下就出來了:餐廳的員工,絕大多數想的是如何控制在9個小時內,能晚一點來就盡量晚來,能早點下班就盡量早走,一旦超過9個小時,要么是情緒有問題,要么是狀態有問題,能偷懶盡量偷懶,所以他們的實際工作時間,可能是8~9個小時。
一小部分愿意多干的人,會變成員工里面的佼佼者,脫穎而出,受到重用;同時,中層管理者的工作時間,基本會超過9個小時,作為管理者,哪怕是下班了,可能還要處理一些管理文件,做報表,安排部門工作,甚至處理店里的突發情況等,這些工作雖然沒有計算在正常工作時間內,但其實也相當于工作,所以,他們的實際工作時間,可能是9~10個小時。
最后就是老板,請問各位老板,大家覺得自己的工作時間是多長?對不起,是24小時!就算刨去睡覺和吃飯的8~9個小時,你用在工作上的時間,也一定是14~15個小時,對不起,這就是餐飲老板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:你花在餐廳上的時間夠不夠?
如果你所謂的開餐廳,只是當個投了點錢的翹腳老板,然后請一幫人給你管理,那我勸你趁早趕緊放棄,離開餐飲行業。沒錯,你身邊可能有很多翹腳老板也把錢賺了的案例,甚至不止一兩個,每年彩票還有幾百上千人中大獎呢,你為什么不把買彩票當職業呢?
想靠餐廳賺錢,你作為老板,必須比你的員工付出要更多,衡量付出的多寡有很多標準,而時間,是最公平的標準,沒有之一。如果你的員工每天都要在店里干9個小時,你又想賺得比員工多,那你憑什么可以不用花時間就做到?
別拿什么投資說事,如果沒看我這篇文章,你還可以無知者無畏地說自己是以投資心態做餐飲,但有這篇文章擺在這里,你有什么資格說自己是餐飲投資人?請問你有餐飲的專業輸出能力嗎?如果沒有,那你有其他什么專業能力?如果你有其他方面的專業能力,為什么它無法給你帶來足夠回報,而要到餐廳來討飯吃?
我知道這些話有點殘忍,但沒辦法,現實比我這個話還要殘忍,餐飲行業憑什么要容納什么都不懂的“投資人”?如果什么都不懂的人,投資餐飲也能把錢賺到了,這對其他每天十多個小時辛苦付出的餐飲人來說,就是最大的不公平,所以,不要在沒專業能力背景下,夸口說什么投資開餐廳,會顯得很愚蠢。
也別拿什么比員工聰明說事。在餐廳里,你就是一個員工,而且是一個身先士卒的員工,什么都要考慮在員工前面,什么都要比員工考慮得更全面,因為,你是老板,這個店是你花錢開的,更主要的是,你如果不把時間花在店里,你的客人到底為什么不來店里,來了以后為何不再來,請問你知道真實原因么?難道聽員工轉述?
所以,想在餐飲繼續干下去的第一條:把時間花在餐廳里,除了睡覺和吃飯,其他時間,盡可能地全都花在店里,說得難聽點,哪怕是上廁所,也到店里去上。這更多的是態度,如果連這都做不到,別給自己找借口,放棄吧,重新找一個你愿意花十多個小時的生意,可能更容易賺到錢。
工作數量
有人就說了,我時間全花在店里了,甚至連睡覺都睡在店里的隔層,那我的餐廳生意是不是就一定會好過其他人?對不起,那也不一定。因為,光有時間是不夠的。第二個關鍵點,是你做事情的數量夠沒夠?在店里發呆9個小時,打游戲9個小時,和思考餐廳問題9個小時,其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每個餐廳都規定了上下班時間,明面上,大家的工作時間都是一樣的9個小時,但實際上差別非常大,那些生意很差的餐廳,有效的工作時間一天下來,可能只有1~2個小時;哪怕是那些生意好的餐廳,某些崗位的有效工作時間也遠遠低于9個小時,這里說的有效工作時間,就是工作數量問題。
餐飲老板不僅身體要在店里,更重要的心和腦袋也要在店里。你到店就躲在吧臺里打一整天的網絡游戲,或者有事沒事刷抖音和快手,對不起,這也不行,必須要將心思和腦筋,也花在餐廳的事情上面來,那么有哪些事情?當然有很多,下面僅舉兩例:
第一個要花心思的就是客戶,也就是掏錢買單的人,他們在哪里?如果在大街上,那就到大街上去拉;如果在抖音里,那就去研究抖音;如果在小紅書里,那就去研究小紅書;如果在大眾點評,那就去研究大眾點評,如果在競爭對手店里,那就想辦法拉過來。
在用戶身上,你花再多的時間都不嫌多,而且一定會有回報,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,也不知道他們在哪里,如果你是我的朋友,我會非常武斷地給你說:你在用戶身上花的時間不夠多!海底撈的張大哥說,客人是一桌一桌抓起來的,請問,你“抓”了幾桌客人?
有一句話非常好,意思是:可以假裝努力,但結果不會陪你演戲。這句話用在餐飲老板研究用戶身上,特別有力量。我希望所有生意不好的餐飲老板們,都記住這句話。然后把時間花在用戶身上去,先別管質量不質量,先把數量給做夠,數量都不夠,談什么質量?
日本的很多消費品公司有線下推薦業務,他們沒有規定每天必須成交多少單,但有一個非常硬性的指標,那就是每天必須拜訪多少個客戶,事實一再證明:只要拜訪客戶的數量到了,簽單的結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;電話營銷公司也是一樣,規定每個人每天必須打多少電話,電話打完沒有成交都沒關系,打完數量就是工作標準。
餐廳也是一樣,不管開什么餐廳,你的客戶都活生生的在各類平臺里,他們不會自己來你們家,他們不知道你家產品的好,也不知道你這個老板的好,所以你必須要花心思去“拜訪”他們,去告訴他們自家的好,當然,你也一定會面臨無數的拒絕,會遭遇各種打擊,但沒辦法,作為餐飲老板,你必須面對。
是否可以請人來做?可以,那你做什么?這是餐廳盈利最重要的事情,你都交給別人,請問你自己做什么?如果你請的人可以幫你搞定客人,他憑什么要給你打工?憑什么要一直給你打工?那等他離開那一天,你是繼續找一個幫你搞定客戶的?還是自己上?如果以后要自己上,為什么不現在就開始自己上?
所以,掏錢買單的人,盡量自己搞定,這是你作為餐飲老板的責任,也是對你自己能力的考驗。你不想做,最好就放棄。如果不放棄,那就咬牙堅持去做。只有在這個不停被人拒絕和不停被人接受的過程中,你才能積累起足夠多的感覺,這些感覺來自于你與用戶交流中的反饋,哪些沒用,哪些很好,全在與用戶的交流中慢慢積累起來。
如果額外還有精力,那第二就抓產品,餐廳畢竟是一個賣吃的地方,把產品做得越來越好,同樣是餐飲老板的義務和責任,不懂炒菜沒關系,你懂“感覺”就行,最簡單的就是找出自己同品類里,做得好的商家,對著人家的產品去思考,別人家這個產品為什么受歡迎?是味道,是顏色,是分量,是價格,是盤飾,還是其他什么原因?
你看,這里面可研究的太多了,只要你愿意,你可以把自家所有產品,都找到對標的餐廳去一一研究,積累到一定程度,你也能從別人家受歡迎的產品里,找到感覺,開始去優化和迭代自家的產品:讓廚師去解決菜品物理層面的東西,你來解決消費者“精神感受”方面的東西,兩項配合下來,產品也就可能越來越適合你的目標客群了。
只要你愿意去花時間研究,餐廳有很多值得花時間的地方,但這個環節,注意的一點是,數量一定要夠。一定要相信一個東西,那就是量變上積累不夠的話,是不可能產生質變的。這也是為什么,很多員工在店里呆很久都不走,但他們其實并沒有工作,或者說并沒有把心思花在工作上,這樣的工作時間再長,價值也有限。
所以,工作數量是對工作時間的有效補充,也是衡量工作時間是否有效的一個中間標準,不結合工作數量的工作時間,很可能不會產生價值,作為老板,不僅要這樣要求自己,還要以這樣的標準來評估員工和高管的工作,如此一來你就會發現,你身邊的這些員工,哪些人在摸魚,哪些人該漲工資。
工作質量
作為餐廳的普通員工,有了前兩者,也就是工作時間和工作數量方面到位,也就很不錯了,但餐飲老板不行。必須對自己要求更高,需要追求更高效和更有價值的工作方式,在工作數量達標后,再追求工作質量。
拿研究客戶為例,各個平臺上都有自家餐廳的目標客戶,那么到底應該主抓哪個平臺?是小紅書?還是抖音?還是大眾點評?這些平臺彼此的優勢什么,用戶觸達的難點在哪里?代價有多大?是否可以聘請代運營公司?這些代運營公司的運營邏輯是什么?如何做風控?如何避免被他們割韭菜?
當鎖定了要做抖音時,那么應該如何做?是做老板個人號?還是做企業藍V號?還是全部都做?彼此的關系是什么?做的代價是什么?是否要組建團隊?組建什么配置的團隊?如何給這個團隊定工作流程和考核指標?如果有問題,如何第一時間發現,并能盡快止損?是否要同步做直播?直播的話是員工上還是自己親自上?
如果我們的目標顧客是20~25歲的年輕人,那么這些人主要喜歡什么?日常交流什么話題?他們喜歡在哪里耍?他們在乎什么樣的消費場景?喜歡什么樣的消費感覺?是喜歡閨蜜局?還是情侶局?
再拿產品舉例,目前同城有什么菜品正在受消費者追捧?自家餐廳是否有可以借鑒的地方?其他省的同品類商家,有沒有什么特別受歡迎的菜品?是否可以拿回本地來做產品嫁接?是否可以帶著廚師錯開飯點去探店,吃一吃那些生意好的餐廳的菜品,看看他們這些菜品,有什么值得借鑒的?
在餐廳的日常經營中,有太多太多值得老板去探尋和研究的東西了,在工作數量基礎上,需要圍繞問題去尋找答案,真正扎下去研究的話,你只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完全不夠用,而不是像現在一樣,店里沒有客人上門,就覺得無所事事:凡是無所事事的餐飲老板,都沒把心思花在正確的地方,不接受反駁!
最后再次強調:開餐廳的本質是消費類生意,所有消費類生意,買者都是為“消費某種產品的感覺”而付費,感覺越對,越愿意付費,感覺一直在,就一直付費。感覺消失那一天,就是你失去這個客戶的那一天。所以,要想從餐廳真正賺到錢,就一定要圍繞“消費感覺”下功夫,這是餐廳生意的原點!
所以,大家不妨倒過來,先確定自己是不是要圍繞這個原點去下功夫?如果確定了要這么去做,那么相當于鎖定了努力的方向,接下來就是,把時間和數量花在這個方向上,做到它成為止。
如果還是不能讓餐廳賺錢,那就放棄吧。勇敢而堅決地放棄,它不能說明你這個人有問題,僅僅可能說明你不適合做餐飲生意,或者,你不適合做消費類生意。換個生意,說不定,你可能就如魚得水了呢?
六、總結
原本還有很多內容想寫,結果一看字數,已經嚴重超標,所以也就臨時決定到此結束吧,所幸的是,前面寫得已經夠多了。從理論認知到行動建議,也算是面面俱到,希望能對全國的餐飲同行們有所啟發,能讓大家在后續經營中有所參考。
疫情這三年,餐飲確實蒙受慘重損失,很多餐飲人已經早早選擇了放棄,還有更多的餐飲人在放棄的路上,對于這些選擇放棄的朋友,我替你們高興,暫時置身事外,不用再為每天睜開眼睛就出現的開支而焦慮,可以理解為這也是一種解脫。等局勢明朗,或者覺得自己成長了,隨時可以殺回來。
對于選擇留下來繼續堅守的朋友,我們可能都需要一個涅槃重生的機會,大家也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可以涅槃重生的幸運者。確實,我一直堅定不移地看好中國餐飲未來,我曾經有個判斷,中國的餐飲行業總產值,一定會是十萬億級別,目前才四萬億,意味著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,也意味著還有很大的市場機會!
而我們這些選擇留下的餐飲人,一方面要做好應對當前困難的各項準備,在守好底線的情況下,從個人角度,多維度努力,去提升自己的認知,提升自己的能力,提升自己的技能;從品牌角度,只要有一個店在,品牌的根基就在,守好這個店,讓市場還有它的聲音;從團隊角度,珍惜身邊愿意在“時間、數量和質量”上不停付出的小伙伴,帶他們一起成長。
另一方面,就是抱有期待,堅定信心,等待餐飲消費市場回到正軌。我們現在蟄伏所付出的這些努力,會在市場回到正軌后獲得成倍的回報。
哪怕再艱難,也有同行還在逆勢增長,他們怎么做到的?學習他們的過程,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。當然,前提是,你真的愿意付出和成長,而不是徹底躺平什么都不做,什么都不學。
最后,糟糕的2022年,馬上就要結束了,讓我們期待全新的2023年,衷心地希望餐飲人能在2023年揚眉吐氣,業績長虹!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紅餐網(ID:hongcan18),作者:蔣毅
網站首頁 |網站簡介 | 關于我們 | 廣告業務 | 投稿信箱
Copyright © 2000-2020 www.xnb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
聯系郵箱:920 891 263@qq.com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| 色人格第四色| 2021天天干|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|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| 再深点灬好舒服灬太大了添| 日本漫画囗工番库本全彩|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| 品色堂永久免费| 一个人看的片免费高清大全| 天天舔天天操天天干| 天堂男人网| 顶级欧美色妇xxxxx|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| 国产精品美女一级在线观看| 老头猛挺进小莹的体内小说全集 |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| 婷婷色天使在线视频观看| 麻豆一区区三三四区产品麻豆| 好爽快点使劲深点好紧视频| 日日夜夜摸|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|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| 日本污全彩肉肉无遮挡彩色| 一级免费毛片| 日本色视| 里番acg里番龙| 美国一级毛片在线| 在老公面前被|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| 三上悠亚在线电影| www..com色| 黑人插入|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|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| 欧洲大片无需服务器| 91精品免费不卡在线观看| 丰乳娇妻|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| 欧美乱大交|